十日內觀體驗:在靜默中重新認識自己(下)

8/11/2019

前文提到我在10天的內觀課程中,得著對生活不一樣得體會,按此閱讀上半部

課程來到最後一日,禁語一解除,原本靜默的空間頓時彷彿化作嘈吵的市集。坐我身上一同靜坐十日的同學,直到這一刻,我才真正聽見他們的名字。有些以為冷淡、一言不發的室友,說起笑起來其實是個傻大姐,讓人不禁莞爾。

與朋友重逢後,我們連珠砲發分享這十日間的微妙感受。其間認識了兩位三十歲左右的女子,一位是來自韓國的女孩,二十出頭便隻身赴新加坡,只為學好英文。從最初電話CS生,到如今成為跨國公司的經理,她的故事十分勵志。這次她趁轉職之間,特地來港參加內觀課程,之後更計劃漫遊歐洲再迎接新工作。

另一位是能量療癒導師。她分享說,冥想時常感艱難,彷彿每一次靜坐,都有舊日課題浮現待她面對。但她溫柔地形容:這就像是心靈深處的污垢逐漸浮現,表面看似混濁,實則是內在正被清洗乾淨。

我沒有特別的靈性體驗,冥想時多半只覺身體酸痛、心緒煩擾。但撐過去之後,感覺身心像被重啟到原廠設定。沒有一夜間脫胎換骨,也沒有戲劇性的覺醒,正如老師所說:無需追求特定感受,每個人的修行都是獨一無二的。比較明顯的轉變,是重回工作環境後,同事們都說我整個人輕鬆了、笑容也多了。從前我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,容易因小事耿耿於懷,不自覺嚴肅得讓同事緊張。

我曾向朋友訴苦,不解為何我視為基本的工作態度,他人卻輕慢以待,但只有我一個人在乎,獨自悶悶不樂。我問:「難道認真也是一種病?」她答:「不是,但執著是。」

原來,認真與執著,只是一線之隔。與其指望世界配合自己,不如調整心態。這始終容易過改變物理法則或他人思想。

就像半杯水的道理,有人嘆息只剩一半,有人慶幸還有一半。而那位能量療癒師則分享第三種視角:「當你只看見半杯水,是因為你沒有見到另外半杯,早已被空氣重新填滿。」若我們只聚焦於缺失,便容易對生命其餘的贈與視而不見。


這讓我想起入營前,有朋友建議我練習培養感恩之心,每天細數十件值得感恩的小事。如今回想,這段時間以來,生命彷彿一再溫柔提醒我:練習看見光,而不是困於陰影。

今天,我有太多值得感恩的事:一早取回手機,就傳來朋友們的好消息。有人訂婚、有人脫單,我也真心替他們高興;也有朋友非常貼心,記得我今日出營特意問候。

經歷十日靜默,歸家後能夠享受閱讀的樂趣,提筆記下生活點滴,都叫我感動;一邊洗澡,一邊像胖虎自在忘我地唱歌。原來,生活本身已是恩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