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日內觀體驗:在靜默中重新認識自己(上)
2019年夏末,我帶著一顆浮躁的心,走進大嶼山的綠意深處,完成了香港內觀中心十日內觀靜坐課程(Vipassana meditation)。這是一次與世隔絕的嘗試,也是一場向內的溫柔探索。
• 十日不用手機,不能閱讀或書寫
• 十日禁話靜默,只與自己的呼吸對話(大概是九天半,最後
一天禁語取消)
• 十日凌晨四時起床,夜晚九時入,與就寢,與山林共作息
• 十日素食,過午不食。早上十一點午餐,下午五點只吃生果
和飲料
• 十日每日十二小時內觀靜坐,在疼痛與平靜間,重新認識自己的模樣
前記
最初只是偶然聽朋友提起內觀課程,因她恰好有友人完成後推薦。我帶著好奇的心想了解「內觀」是甚麼,到官方網站查看活動行程,結果嚇一跳:除了用餐與短暫休憩,其餘皆是靜坐與冥想。我心中不禁暗暗驚呼:這豈是現代人能熬得過去?如果是我,一定會悶得不知所措吧。
可我向來喜歡新鮮嘗試,覺得這樣的體驗格外難得。畢竟平日最耐不住閒悶,做事總難安坐,時不時便想按手機、滑社交媒體。即便下班或休假,我習慣將行程填得密密麻麻,彷彿稍有一刻停下腳步,就是浪費時間。
難道有朋友同行,我便也懷著湊熱鬧的心情報了名。可惜網上報名時才發現這一期早已額滿,只能排進候補名單。然而緣份悄然運轉,不久有人退出,我便順勢補上了空缺。於是就這樣毅然放下日常,跟公司申請了放個長假隱居深山(說來有趣,中心正位於大嶼山偏遠的一隅)。
原本一切準備就緒,計劃在7月31日下午入營報到。那天早晨我滿心期待,卻聽到天文台宣布正午將懸掛八號風球,而中心只淡淡通知課程如常舉行。我心中忐忑不安良久,先不說橫風橫雨進深山,八號風球下巴士停駛,我該如何前往?與友人商量後,我們和中心協調,決定待八號風球落下後立即出發。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殷切地希望八號風球取消。
幸而「李氏力場」保佑,隔天清早六時前,風球改為了三號。但三號風球不代表風雨減弱,只不過是提醒每個香港人:記得準時上班。冷雨淅瀝,我獨自拖著一大個行李箱,被風雨打得渾身濕透,彷彿成了一條吸飽水的毛巾,輕輕一擰就能擠出水來。坐車時甚至不敢坐下,怕會弄濕座位。
一路上轉車換船終於抵達山腳,然後還要冒雨拖著行李,走一段晴天時只需十五分鐘、雨天卻顯得格外漫長的路。還未開始修行,身體先經歷了一場試煉。狼狽地抵達中心後,連沖身乾衣的時間也沒有,便匆匆跟著大隊走進禪堂,盤腿坐下,開始第一課的靜坐。
正式開始
內觀課程中,男女分班進行。我們跟隨著葛印卡(Goenka)老師的錄音引導,沿襲烏巴慶老師所傳授的內觀傳統。現場有兩位老師(一男一女)隨行輔助,解答學員的疑問(偶爾會有解答時段,學員可以提問)。而日常起居則由法工照料幫忙,由他們準備齋菜,他們都是無償服務,一同修行。
靜坐,其實並非宗教迷信,而是一趟向內探索的旅程。它透過深層的自我觀察,學習覺察內心的雜念,並重新連結身體每寸肌膚之下的細微感知。我們平常習慣接收外界紛雜的資訊、價值與觀念,而內觀,恰恰是讓我們返回自身,澄澈地看見事物本來的樣子,不摻雜情緒,也不帶固有偏見。唯有保持一顆客觀的心,人才不會受痛苦困擾這些話聽來或許老生常談,但許多道理,從書本讀來、從他人口中聽來,與自己親身經歷、靜靜感悟,終究是兩回事。內觀,就是屬於後者。
課程有兩大核心主題:「無常」(anicca)與「平等心」(equanimity)。是的,聽來仍是陳腔濫調,但當我在十日之中被反覆提醒,我難得有機會靜下心來,認真問自己:平日有做到了嗎?
所謂「平等心」,其實是一種不評判的平衡之心。我們的痛苦往往來自於對所愛之物的貪戀,但渴望無窮,再多的擁有也填不滿空虛;同樣地,對厭惡之事的排斥,使我們不斷放大負面情緒,為原本中性的現實,覆上一層主觀的苦。
課程緩緩推進,起始兩三日,我們專注於呼吸,凝神於鼻與唇之間那一小片區域的起伏。之後,透過身體掃描,將覺知放到全身每一個角落。每日長達十二小時的靜坐中,最難的莫過於那三個「神聖的靜止時段」——整整一小時,不能開口、不能張眼、不能動,甚至不可轉換姿勢。
起初半小時我還勉強可忍耐,後半小時才真是百感交集。右胯漸漸酸麻,小腿愈發緊繃,臉頰偶爾沾上塵埃微微發癢,額間也滲出薄汗。還有許多無可預期的干擾:總有人耐不住長時間靜止,於是打哈欠、輕嗝、窸窣的移動聲,甚至偶然的屁聲,都成了修煉的一部分。慶幸是男女分坐,否則再疊加男性的汗味與腳氣,恐怕更是艱難。
老師輕聲提醒我們:痛與舒適,其實都只是一種感受。感受本身沒有好壞,是我們為它貼上了標籤。身體的痛是真實的,我們無法立即改變,但若在之上加諸「我很慘」的想法,那才是真正令我們陷入痛苦的緣由。
夏天沒有冷氣,只有風扇,深山又多蚊蟲蜘蛛,由一個平常城市生活的被寵壞港孩,回歸大自然,想起童年回鄉過暑假的回憶。那時沒有甚麼物質,沒有電腦手機,但簡單的生活原來就是很從心出發。
題外小記
山中的夏日,內觀中心不設冷氣,只有風扇徐徐轉著,與窗外蟬聲相和。蚊蟲與小蜘蛛是這裡的常客,對我這個在城市中被寵慣了的港女來說,初時有點難適應。同時也讓我意識到,原來平日裡的自己是如此嬌生慣養。
當夜幕低垂,人世喧囂悄然褪去,抬頭繁星滿佈。看到那樣遼闊而安靜的美,我忽然想起童年回鄉度暑假的時光。那時沒有手機電腦,物質簡單卻歲月靜好。「相由心生」,世界喧鬧或安靜,生活是美好還是一團糟,終歸取決於自己的心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