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找不一樣的「繁花」:上海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《花天花地》

9/6/2024

二零二四年六月底去了一趟上海,這繁榮熱鬧的城市本來已經車水馬龍,加上王家衛所執導的電視劇《繁花》帶挈人氣,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感受這東方明珠之美。

在《繁花》劇集帶來的熱潮與喧囂之外,我猶幸找到遠離人煙的另一片「繁花」天地——位於西岸區的龍美術館(Long Museum)。

寒來暑往,花開花落,時光轉瞬即逝,萬物有其規律,而我們總想留住這瞬間的美好。古人以筆墨將花鳥繪於絹帛,西方畫師以油彩將繁花留於畫布;縱使時空遙隔,我們仍能透過作品,感受到創作者當下的心緒,這也是藝術大同之美。

從入口走進展區,映入眼簾的是各幅以花入畫的當代藝術作品,千姿百態:周春芽招牌《桃花》、Jonas Wood的《綠色和紫色蘭花2》、Kerry James Marshall的《黑色及局部黑色的美國鳥類圖鑑》和村上隆《彩虹花,十一點》等。

龍美術館(西岸館)
地點: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道
門票:全館通票260元/人(2024.8.29 - 10.20期間)
網址:http://www.thelongmuseum.org/

這座由中國知名收藏家劉益謙、王薇夫婦創立的私人美街館,在上海和重慶共有三個館:龍美術館(浦東館)、龍美術館(西岸館)和龍美術館(重慶館)。這次到訪的是西岸館,美術館主體建築呈獨特的「傘拱」設計,加上清水混凝土建築特色,營造簡約當代藝術感。到訪那日飄著細雨,天色灰濛,反倒為這座建築添了幾分靜謐和空靈感。

適逢龍美術館十周年,館內特展「花天花地」綻放色彩。展期為五月一日至八月四日,館方呈獻逾一百五十位藝術家的二百多件作品橫跨十個世紀,探索花卉於東西方藝術中綿延不絕的生命力,其歷久不衰的魅力。

移步到樓下,中國書畫中的花卉世界悄然展開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蔣廷錫《百種牡丹譜》。此作曾著錄在《石渠寶笈》,為北京故宮舊藏,是蔣廷錫誰呈雍正帝睿賞之作。他先賦詩《牡丹百詠》,為各種牡丹點明顏色、特性等,再正式作畫,詩畫相映。作品在二零一六年在拍賣市場以人民幣1.73億成交,自此收歸龍美術館所藏。

同場亦展出清康熙官窯創燒的青花名品「十二花神杯」,依花朝節傳說,繪製代表十二月份的月令花卉。正面繪月令花卉,背面題詩鈐印,詩、書、畫三者交融,盡顯康熙文人之雅。